辐照食品的发展
辐照食品一种利用x光和电子射线的辐射能量照射食物的食物保存方法。辐照可以杀菌、杀虫、延缓果实成熟。贮存期取决于吸收剂量。辐射保鲜以食物的吸收剂量(辐照后每单位质量食物吸收的能量,单位为gy)为基础。
可分为辐射商用无菌三种,剂量范围为1050kGy。使用的辐射吸收剂量可以将食物中的微生物数量减少到零或有限。辐照食品可以在正常条件下储存,但需要防止再次污染。可用于密封包装的蔬菜和火腿的辐照。剂量范围为110kGy的辐射灭菌法。辐射吸收剂量不能检测出特定的无芽孢致病菌(如沙门氏菌等)。并延长其保质期。辐射是货架稳定和灭菌的,剂量一般在1kg以下。这种辐照处理只是减少了腐败菌的数量,延长了新鲜食品的成熟期和保鲜期。这种杀菌方法可用于防虫和控制谷物和马铃薯的发芽。20世纪60年代,辐照被认为是一种食品添加剂,并在国际上受到限制,因此它的进展放缓。1976年,粮农组织/原子能机构/世卫组织辐照食品安全和卫生联合专家委员会宣布,辐照食品过程是类似于加热或冷冻过程的物理过程。
1980年以后,随着辐照食品安全性的明确,更多的国家批准了辐照食品的应用。中国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组织29个单位对大米、土豆、花生、蘑菇、香肠等几十种食品进行辐照研究。1986年通过技术鉴定,制定了《辐照食品卫生管理暂行规定》,建立了大型辐照食品生产基地。世界上有28个国家和机构允许使用超过38种辐照食品。辐照主要用于控制发芽、杀虫、保鲜和食品杀菌,涉及土豆、洋葱、大蒜、面粉、谷物、干果、芒果、草莓、蘑菇、芦笋、鱼片、虾、鸡、罐头等。原理食品受到Co -60辐射源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辐射或电子流照射时,有四种效应:生物效应,使附着在食品上的昆虫、幼虫、虫卵、致病菌和食品腐败微生物丧失繁殖能力或死亡;生理效应延缓或控制食物的生化过程,从而延缓食物的生长或成熟;物理效应改变食物本身的渗透性,缩短蔬菜的干燥或烹调时间;化学效应导致食物中的各种成分解离,尤其是水解离后,还会产生间接效应,产生氧化还原反应。